2021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談及國會山暴亂時,當著一眾媒體面突然發怒:“自我成為總統以來,我已經與140多個國家的元首進行交談。你知道他們都問我什么嗎?‘美國會好起來嗎?’美國的民主呢?你們想過會有其他國家領導人問你這樣的問題嗎?”
美國上下互斥叛國
美式民主喪失公信
一年以來圍繞國會山暴亂,“叛徒” “叛亂”“叛國”之聲此起彼伏,美國人給政見不同的同胞扣上了最惡毒的罪名,互相之間不共戴天。
200多年來國會大廈首次被占領,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將這一事件稱為“失敗的叛亂”。芝加哥警察協會會長稱這一事件為“叛國”。
△宣稱要推翻暴政的美國民眾則在國會山立起了絞刑架
一位自稱“俄亥俄的喬”的示威者告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記者,“國會里的人偷走了我們的選舉”,要“把他們以叛國罪吊在這里讓全世界看見”。
沖擊國會的美國公民身份各異,包括企業高管、退役美軍上校、大學生、自由職業者等。他們認為民主黨操縱了選舉,聲稱憲法賦予國民推翻暴政的權力,此舉是 “拯救民主,拯救美國”。
退伍老兵闖國會 遭警察射殺
35歲的退伍軍人Ashli Babbitt是國會山暴亂中第一個死者,她在試圖爬窗時被警察射殺。錄像顯示,槍擊非常突然,Babbitt并沒有攜帶武器,警察也沒有做任何警告,一擊斃命。
Babbitt作為一名女性,在美國空軍服役了12年,這本應是標準的美式愛國者履歷,但世事難料,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都執行過任務,最后卻死在美國的國會,死于本國警察槍下。她不僅在肉體上被消滅,在輿論上也被《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描繪成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失敗者,稱她軍銜低,在軍隊主要是看大門,退伍后癡迷于陰謀論,還借了高利貸。
△開槍射殺Babbitt的警察接受采訪
槍殺Babbitt的警察在內部調查中被判無責,其身份被嚴格保密,直到2021年8月這名警察選擇親自接受采訪,稱為了保護議員和自身安全,他別無選擇。
根據美國國會山報數據,因國會山暴亂被起訴的七百多人中,13%有軍隊或警察背景。五角大樓也在一份2021年年終報告中承認,過去一年內發生了將近100起軍人參與違規極端主義活動的事件,而且數據收集還不完整。
全職奶爸偷講臺 被全網熱炒
國會山暴亂中,偷走了國會演講臺的Adam Christian Johnson則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平民。他懷抱講臺和現場記者打招呼的照片火遍全球,紅色臉龐、迷之微笑、揮舞的左手和翹蘭花指的右手讓他“一戰成名”。而當Johnson的底細被扒出時,人們更加大跌眼鏡——這位36歲無黨派男子并不算一位積極參政的公民,除了2020年大選,他只在2004年大選投過票,平時主要在佛羅里達的家中給5個孩子當全職奶爸,當地的共和黨人之前大都沒聽說過他。為什么這樣一個“家庭主夫”會出現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國會還被拍成“世界名畫”?
極端主義在美國愈演愈烈,民眾越來越傾向于用暴力解決政治問題。芝加哥大學過去一年都在追蹤美國的造反主義言論,得出的結論是有兩千一百萬美國人支持政治暴力。
三權分立成笑話
三權全“失靈”
大選不受選民認可,立法機構被攻陷,值此國難之際,美式民主三權分立結構的其他兩權機構又有何作為?
在流血沖突背景下拿到行政權的拜登政府花了一年時間也沒能說服反對自己的那群選民。美國廣播公司2021年12月底的民調顯示,仍然有三分之一美國民眾認為大選結果不合法,比一年前的比例甚至還有略微上升。52%的共和黨選民仍然認為沖擊國會的民眾是在“保護民主”。
而負責裁決和審判的司法機構不僅沒有就國會山暴亂給出清晰的定義和責任劃分,以消除這件世紀丑聞帶來的影響,反而只做表面粉飾,一年來,沒有人被指控犯有叛國罪或煽動罪。目前身陷囹圄的都是普通民眾,罪名也都是襲警、毀壞公物、擅闖禁地等,沒有哪個政客因為國會山發生的流血事件獲罪,難怪被吐槽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做不到團結,給不出定論,那就只能任由矛盾繼續發酵,任由已經極化的美式民主將美國帶向進一步的沖突與分裂。
大選雙方水火不容
美媒發出內戰警告
選舉作為民主政治的特定制度,是國民參與政治、達成共識的途徑,然而2020年的美國大選不僅沒能達成共識、代表民意,反而引發流血沖突,使得雙方在一年過后愈發對立。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發出詰問,下次選舉會不會導致內戰爆發?
△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封面
落選者不承認失利
落敗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一直聲稱大選勝利是“被偷走的”,這個說法也受到了共和黨選民的普遍擁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2021年10月的一份民調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共和黨選民認為拜登的當選是“舞弊”。他們對選舉失利耿耿于懷,準備用各種手段卷土重來。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發表講話稱“絕不認輸”,隨后就發生了國會山暴亂;近日,特朗普又宣布將在2022年1月6日,國會山暴亂一周年之際召開新聞發布會,重申他對大選舞弊的指控。最新消息是,發布會取消了。
△被特朗普背書后的共和黨候選人,募集的競選資金平均會增加50%
雖然下野,在大選中獲得了七千多萬張選票的特朗普仍然是共和黨內最受選民擁護的人物,他的態度對于參加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的議員候選人極為重要。根據《新聞周刊》的數據,得到特朗普背書后一個月,有40位候選人募集的競選資金比上月平均增加了一半。特朗普對候選人的標準很好概括:宣稱2020年大選被操縱,其他不重要。
對此,共和黨議員稱,“我們沒得選”,畢竟如今黨派對立,特朗普代表著共和黨的民意。喬治亞州眾議員馬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甚至為沖擊國會的人站臺,稱獨立宣言就是這么告訴愛國者的,“推翻暴政”。
國會山暴亂的追責調查敷衍了事,沖擊國會的民眾被極端保守勢力稱為“偉大的人民”。2021年10月,特朗普宣稱,由于大選舞弊,共和黨人或許不屑于再去投票。同時,他還說自己將在2024年11月(下次大選時間)取得“更輝煌的勝利”。不投票還將贏得更輝煌,其中的想法不言自明,且得到了廣泛支持。昆尼皮亞克大學同月民調顯示,85%的共和黨選民認為特朗普在“捍衛民主”。
不承認大選結果的美國人不僅人數眾多,組織完備,還武器齊全。根據《新聞周刊》數據,美國民間有大約4億支槍,其中絕大部分屬于共和黨人。而美國最高法院可能會在2022年修改槍支管控條例,允許美國人在幾乎任何地方,包括國會山,攜帶槍支。新聞周刊指出,法院此舉“可能導致美國政府被推翻”。
△美國最高法院可能會在2022年修改槍支管控條例,美國媒體認為,此舉“可能導致美國政府被推翻”。
美國媒體作出這種推斷的原因可想而知,下次大選時,一旦選情不利,共和黨一方從候選人到議員,再到選民都很可能集體拒絕承認大選結果,到時候阻止新總統當選的可不僅僅是幾千民眾,而是全美一半的政治力量,發動的也不僅僅是國會沖突,而是美國內戰。
△美國媒體分析說,只有總統有權調動美軍彈壓叛亂,程序上相當于官方承認內戰。
依照現行法律,國會山禁槍,2021年沖擊國會的美國民眾絕大部分沒有攜帶槍支。美國媒體分析說,如果下次大選還出現爭端,又沒了禁槍令,不認同選舉的民眾多了4年的怨氣,在國會山集結的人數很可能會遠超上次,而且全副武裝。警察沒有能力阻止這樣的武裝暴動,必須出動軍隊,只有總統有這個權力。要調動美軍鎮壓本國人民,程序上必須要先將暴動認定為叛亂,也就是說,官方承認內戰。
△《紐約時報》文章:現在每天都是1月6日
《紐約時報》近日回顧一年前的暴亂,稱“1月6日的暴動不是過去,是每一天”,是“平民威脅官員,聲稱要用槍,要對政治家處以極刑”。2021年之前,美國國會被攻陷聽起來是天方夜譚;2021年之后,美媒發現美國離內戰也沒那么遙遠。
獲勝者難以回應質疑
國會山暴亂的傷口一年來持續惡化,內戰的陰云不散,連執政者也無力解釋、挽救美國民主的危機。美國民主的實際情況,當權者最清楚,也最焦慮。
2021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談及國會山暴亂時,當著一眾媒體面突然發怒:“自我成為總統以來,我已經與140多個國家的元首進行交談。你知道他們都問我什么嗎?‘美國會好起來嗎?’美國的民主呢?你們想過會有其他國家領導人問你這樣的問題嗎?”
12月26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談到讓她“夜不能寐的國家安全威脅”時,哈里斯說道,“坦率地說,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的民主?!?/p>
△上圖是2021年4月11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爆發抗議示威活動。下圖是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暴亂。
按計劃,2022年1月6日,拜登會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這次表態能在多大程度上喚起“共鳴”“縫合美式民主”還很難講。 過去一年的美國,從廟堂到市井,火光沖天;從國內到國外,飽受質疑;從民眾到媒體,齊齊看衰;選舉落敗者要不擇手段奪回權力,選舉獲勝者則在質疑中坐臥不安。去年全世界都問美國總統,美國的民主呢?今年我們恐怕要問,美國的和平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