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傳媒網訊(記者 馬珉璐 通訊員 劉孟哲)近年來,我市牢牢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初步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2341”監管模式,培育出一批質量安全農產品品牌。目前,全市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數量達到230個,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標準化生產覆蓋率超過 74%,固安番茄、永清胡蘿卜、香河蔬菜、文安小雜糧、安次甜瓜、大廠牛羊肉等一大批本土特色農產品享譽京津,我市正在成為京津市民農產品消費的首選之地。
自2021年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為全國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單位以來,我市堅持高站位、守源頭、管過程、嚴準出,不斷健全完善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2341”監管模式,即落實政府監管主體責任、企業生產主體責任2個責任,強化制度保障、資金保障和人員保障3個保障,建設監管隊伍、監測隊伍、執法隊伍和技術支撐隊伍4支隊伍,創建社會共治1個良好局面,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我市成立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領導小組,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議事日程,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協調聯動機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和協調機制確保食品安全等考核圓滿完成的意見》等文件,研究制定創建工作落實方案,細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實現了總體謀劃、精準調度、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常態化、長效化協調聯動監管格局。
為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我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體系,落實鄉鎮監管人員133人、村級監管人員3242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機構172個,全面履行協助執法、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宣傳引導等職責,形成綜合協調、行政管理、監督執法、檢驗檢測、技術服務“五位一體”監管體制,將“點式管理”轉變為“網格化+精準監管”,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化監管。
在提升監測水平方面,我市建有市級農產品綜合檢測檢驗中心和9個縣級農檢中心,認證檢測參數達到140項,通過“雙認證”縣級農檢機構8家,通過比例全省領先。農產品規模生產主體全部實行產品自檢或委托檢驗,重點農產品生產鄉鎮建立了農產品快檢機構為中小散戶提供檢測服務,夯實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支撐體系。全市2022年已完成定量監測農產品7659批次,定性監測5.3萬批次。積極配合做好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完成監督抽查350批次、例行監測948批次,合格率達98%以上。
為實施追溯管理,構建監管體系,我市建設“廊坊市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平臺”,將產業鏈條完整、具備全程可追溯和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健全的生產主體納入追溯管理,涵蓋肉蛋奶菜果等食用農產品主要品類,創新提出“生產主體責任+在線檢測+政府監管”三位一體數字化追溯管理模式。662家企業同步對接省級追溯平臺,依托平臺監管開具附有二維碼的電子追溯達標合格證,并與有關部門建立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實現了農產品生產銷售信息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