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指出,要經過5年艱苦不懈的努力,推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取得更大進展。文化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大力提升文化品牌力,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
在懷來縣存瑞鎮南山堡村,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巍然屹立,英雄的故事世代傳唱,一批批黨員干部群眾在這里重溫崢嶸歲月,感受革命情懷,接受革命理想教育;
在崇禮區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古長城遺址與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遙遙相對,無不讓人感嘆古今文明的碰撞之美;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金名片”、軟實力和精神根脈。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張家口市致力于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特色文化資源,全力澆灌精神文化雨露,文化自信不斷增加,精神文明建設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非遺傳承與保護熱潮涌動,文藝事業蒸蒸日上,文化產業方興未艾。
■立精神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說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崇禮區西灣子小學三年級學生楊宗玄了然于胸。
在小區撿到手機,楊宗玄在原地等了半個多小時,直到失主前來認領;買早點的時候,看到拾荒的老人,他把自己剛買的包子送給老人……小小少年,品學兼優,今年9月,楊宗玄被評為張家口市“新時代好少年”。在我市,像楊宗玄一樣,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于生活點滴的好少年還有很多。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秉h的二十大報告為如何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明了方向。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市將高質量推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協同發展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抓實抓牢學校思政課堂,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優秀教師團隊,讓思政課真正成為一門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的課程;匯聚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社會實踐資源,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開展“走教”“送教”活動,用好校外輔導員資源,鼓勵支持地方優秀黨政干部、專家學者、模范典型等到大中小學校講課或作專題報告。
■固根基 引領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
在宣化,分布在鄉村的10所愛心敬老互助食堂每天飯香四溢,百余名農村孤寡、殘疾老年人享受著免費餐食;在市區,市慈善義工聯合會“讓愛飛翔”志愿服務隊定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去資助款,為他們照亮求學路……
“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近年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持續提升,志愿服務理念在我市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達78.8萬人,注冊社會組織近4000家,形成了人人以參加公益為榮、以爭做善事為樂的社會新風,志愿服務點亮了城市文明之燈。
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市堅持“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創城靠民”的宗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環境“凈化、亮化、綠化、美化”,打造樣板街道,完善公共停車設施,推進實施智慧交通、智慧社區建設,增進群眾福祉,提升城市品質。
深化全市精神文明建設,還要著眼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員創建,以城市優質文化資源支持農村文化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創建成果。
走進蔚縣涌泉莊鄉涌泉莊村村民汪永晨家的小院,懶人沙發、榻榻米、小方桌組成的“讀書角”讓人眼前一亮。汪永晨家的藏書庭院是我市40多萬戶美麗庭院的代表之一。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美麗庭院是彰顯張垣特色、傳承鄉土記憶、延續家庭文明、培育鄉風文明的文化承載。近年來,我市深化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已累計創建美麗庭院49.04萬戶、精品庭院10.93萬戶。下一步,我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做好美麗庭院精品示范布局,打造美麗庭院精品線、精品帶和精品區,開展示范巷、示范街、示范村評比活動,讓“美麗庭院”成為承載家庭幸福、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
■增活力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走進市圖書館新館,濃厚的書香氛圍與數字科技相交融,你可在環境優美的閱讀專區享受一份靜謐,也可在數字專區欣賞多維影視、暢享數字閱讀。去年,市“三館”(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建成投入使用,市民紛紛打卡,我市又一重要文化地標呈現。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建成圖書館分館50個,智慧城市書房從無到有,近4000個村(社區)完成基層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市圖書館。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文化惠民演出走基層到發放文化惠民卡(券),我市實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最根本的出發點是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我市將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品質;促進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提質,2025年底前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和三級館以上標準,其中40%以上達到二級館以上標準;推動創作生產更多緊扣時代主題和國家大事,反映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有力量、有筋骨、有溫度的群眾文藝精品;廣泛開展廣場舞展演、大眾合唱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引導城鄉群眾在文化生活中當主角、唱大戲,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智慧化建設,2025年底前,市級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全部實現智慧化服務,60%以上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實現智慧化服務。
黨的二十大對文保工作的關注,讓蔚縣文物事業管理所所長、博物館館長李新威倍感振奮。他告訴記者,蔚縣現有文物遺存點16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在全國縣級排名中,擁有的“國保單位”最多。下一步,蔚縣將緊抓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契機,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開發利用好蔚縣“國保文物”“古村、古鎮、古城堡”“剪紙”三大品牌,進一步加大研究保護、發掘利用和文化傳播力度,講好文物故事,提升張家口文化影響力。(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趙曉東 任保霞 岑屹)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